自驾游新奇发现之云南保山的猪八戒崇拜
本帖最后由 颠倒众生 于 2013-4-15 10:11 编辑曾经自驾游到过云南保山,这里有新近开始出名的黄龙玉,有很多叫不出名的热带水果,值得一提的,是保山市的西庄村,很难想像,当地人居然崇拜西游记神话故事里贪吃好色滑稽可爱的猪八戒,当地还有一个专门供奉猪八戒泥塑金身像的“八戒寺”。当地有传说西庄村便是当年猪八戒入赘的“高老庄”。这专门修庙来供奉猪八戒的村落,在全国恐怕也绝无仅有了。
泥塑金身的猪八戒像
有着两千多人口的西庄村依山傍水,隶属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这里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比这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这远近闻名的的八戒寺。寺里供奉的猪八戒像头戴僧帽、上身穿蓝布衫、肩扛九齿钉耙、挺着大肚子、足登麻鞋,一脸憨厚又不是威严。因为长年的香火熏陶,神像的脸已成古铜色。据说猪八戒可保佑善男信女们全家平安,百病不生,十分灵验,所以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这里烧香请愿,香火十分旺盛。
香火旺盛的八戒寺
据当地民俗学者研究,当地人崇拜猪八戒、建八戒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学者介绍,《西游记》书中猪八戒的原型就出自这里,并且这里就是吴承恩笔下的“高老庄”。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高员外家宅邸遗迹,村里甚至都没有一户姓高的人家,难道这里真的是高老庄吗?
很多人认为西庄村的八戒传说模仿了西游记,村里的张正友老人说,他们的祖先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西游记》,而八戒娶亲的传说早在《西游记》产生之前就已在西庄村流传。并且单就八戒寺始建于唐代而言,西游记则是出自明代作家吴承恩之手。如此说来,明代大作家吴承恩曾到这个边陲村寨收集创作素材?
据资料显示,《西游记》这部小说,除部分虚构情节之外,绝大部分源于各类志怪书籍和民间传说。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吴承恩并未到过永昌郡(今保山)。但据西庄村大部分老人说,他们的祖先中有人曾跟吴承恩接触过,猪八戒的故事,一定是他们讲述给吴承恩的。不过万里之外的云南西庄人又是如何跟淮安人吴承恩接触上的?
吴承恩小时候,明初洪武年间,中原移民大举南迁云南边陲,据载,当时“共迁移30多万江苏人入滇”。当时西庄村名叫“小岭岗”,正是明朝初年,戴姓、高姓两大家族由打江苏迁到此处。随之张姓、董姓、蒋姓也相继在小岭岗定居,小岭岗的人烟逐渐兴旺。“这个八戒庙最先在小岭岗北面,130年前才搬到现在这个地方。”张正文老人说,随着移民高家势力逐渐扩大,小岭岗便改叫高老庄。
早在2000年时,曾有位西庄村民张元海到江苏专程考察,证实了村里的几大家族的祖先来自当今的南京上元县及柳树湾附近,董姓家族则是江苏淮安人,其祖先与吴承恩家族是亲戚,明代董氏族人在回江苏淮安探亲时,吴承恩曾到董家看望。
古代内地人十分惧怕云南恶劣的地理及自然环境,称云南为“烟瘴之地”,然而居然有迁到云南还能活着回家探亲的亲戚,这令刚刚从浙江长兴县任上退休的时年已60多岁的吴承恩很感兴趣。自幼喜爱神话故事的吴老先生,当时收集着创作《西游记》的素材,刚好赶上这位亲戚讲述高老庄猪八戒的传说,吴承恩如获至宝。董氏后人说,吴承恩当时还打算随这位亲戚游历滇西,后因年事已高且路途遥远没能成行。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猪八戒的原型呢?猪八戒的故事是如何产生的?现今的西庄村,地处保山西北部的大山脚下。当年江苏移民迁移至此时,这里原始森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伤害人畜,给移民们带来很大的威胁。特别是村子南部由山谷外延河滩,一到雨季便洪水泛滥,泥沙翻滚,冲垮村庄,冲毁田地,河里翻滚的泥浪,远看很像猪群拱动。江南移民对此十分恐惧,误以为是当地传说中的“猪神”作怪,因此,每到立夏季节,移民们便向着河流,祈求“猪神”保佑平安,并许愿:如果猪神不作怪,便为其修庙,世代供奉。未料祈祷之后,这条河再未泛滥,于是,崇拜“猪神”的观念便在移民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
而猪八戒娶亲之事,则有历史原型。据传,当年有位王姓青年入赘高家,此人“豪爽仗义,日食斗米,力大无比,好打抱不平”,曾空手制服过一头疯牛,故深得村民爱戴。随着声名远播,此人竟被村民与传说中的猪神联系起来,传他有如此胆量和力气,必是“猪神下凡”。
10多年后的一天,王姓青年离开村庄,神秘失踪。村民们便传言“猪神得道升天”,有说猪神皈依佛门,去西方求取真经。随着传言被人们信服,高老庄便改名“西庄”,意为纪念高家女婿“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写到,猪八戒错投到老母猪胎里才变成猪身。但村民们说,西庄村旁卧佛寺里的石花洞,才是八戒投胎的地方。
新奇的鱼类
在一个天然溶洞之中,坐落着卧佛寺正殿,这里供有一尊汉白玉卧佛。佛像身后,右一豁然开朗的石洞,据寺内资料记载,这便是八戒投胎之地。洞内有暗河连着大殿外的一潭清水,水里游动着软骨四须巴——一种自然界极为罕见的鱼类。这种鱼相貌奇特,并且只能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成活。更有趣的,这些鱼居然喜欢嗑葵花籽,如果抛瓜子进入池塘,这些软骨四须巴便会张开大嘴,将瓜子吞进去,嗑出仁后再吐出壳,水面上马上漂满瓜籽壳。
八戒箐,三缘树
卧佛寺旁的三颗榕树,被称为“三缘树”,传说八戒“西天取经”临走时,从自己耕田时曾经歇息的地方“八戒箐”挖来三棵榕树苗栽在寺旁以纪念高老庄、村民、高翠兰,三缘树意为:八戒能来到高老庄有缘,能结识村民有缘,能与高翠兰成婚有缘。这三棵数百年历史的榕树,要四、五个人方能合抱。每当春季,三棵古树会分别吐出三种不同颜色的芽胞,夏季的古树,树冠犹如撑开的三把巨伞,成为了村民纳凉的好去处。
那么,又如何“猪神”会被命名为“八戒”呢?这要提及南迁移民对佛教、儒家文化的继承了。当年为规范村风民俗,移民中的一些读书人便归纳、演绎了佛教中的一些戒律理念,制定出八条戒律——“嫖、赌、淫、逆、酒、色、财、贪”,简称“八戒”,并将其寄予“猪神”的身上,教村民日日朝拜、时时铭记。由于“八戒”始作俑者对戒律作用有意的传播和夸大,使“猪神”对村民的影响逐步扩展、升级。到后来,村民们把凡是怀疑“猪神”闹过并造成灾难的地方,全都命名为“八戒”,如村后的山谷、岩洞,便被取名为“八戒箐”和“八戒洞”。西庄村民世代供奉的、香火不断的八戒庙,也正在这里。
:):):):):) 这个不错 :P顶帖...................................................... 迁安3013 发表于 2013-4-25 1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帖......................................................
谢谢支持 万金油 发表于 2013-4-15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不错
谢谢老师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