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野

标题: 过大年 拍民俗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02
标题: 过大年 拍民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来临,全国上下无处不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各地又因民族、地域、文化等差异,庆祝春节的形式、风俗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从腊月到正月十五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说法和活动,这对于喜欢拍摄民风民俗的影友来说,无疑是一年中难得的拍摄时机。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在2007至2009年的春节中,我都要到居住地周边的乡村拍点东西。南方的乡村与东北乡村在过节气氛上虽然有点区别,过节的民俗庆祝方式也同样极具鲜明地域特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各乡村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习俗都慢慢被人们遗忘了。


元宵节,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这一天乡村的年味往往会比城区更为浓烈。 正因如此,但凡到了这天的晚上,南方各地的乡村都会以各种形式来过着一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虽然各处乡村各处例,但,火光、锣鼓、狮子、花灯、飘色这几大元素构成了一个“声、色、艺”俱全的有着浓郁气氛的传统习俗节日。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03
飘的更久,飘的更远。


2008年的正月十五,我受好友的邀请前往广东清远的英德县大湾镇拍摄大湾镇闹元宵的活动。


文明古邑英德,古称英州,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内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现时英德下辖的浛洸镇,也就是以前的老行政中心,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老建筑,如始建于唐代的舍利塔、广州会馆等,而这次我所要到的大湾镇与浛洸镇相遥不远。


大湾镇的闹元宵活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南海商人传入,每年的活动都有主题。活动由醒狮队的群狮拜贺、醒狮采青以及武术队的功夫表演拉开序幕。随后登场亮相的大湾传统的花灯巡游,分别是吉祥花篮、三羊开泰、歌舞升平、丹凤朝阳、百业兴旺、莲花转灯以及鸳鸯戏水,代表了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美好寓意。在接下来的飘色欣赏环节中,能够欣赏到了宝莲灯、白蛇传、仙女渡江等彩车装扮。大湾飘色以其“神奇”、“飘逸”的特点独树一帜,台上的人物造型凌空而立,飘飘欲仙,令人叹为观止,从中也展现了大湾民间艺人精湛的制作工艺。


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飘色是广东白话的称谓,意指在元宵节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的游街活动的统称。飄色是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集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布艺等于一身的古老的一項中國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色仔”、“色女”,他们装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每次不管是受邀出外巡游还是在乡村巡游,“色仔”、“色女”都精挑细选,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色仔”、“色女”就是百里挑一的,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 孩子年龄大身形大,观赏性也更高,避免了孩子太小易出现哭闹或晃动等情况,一举多得。


飘色的核心是色梗的制作,色梗是支撑“色仔”、“色女”的支架,一般用钢枝制成,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做到“色台”重心力的平衡,以免翻台,并巧妙地安排好“色仔”、“色女”的艺术结构造形分布。 经精心挑选的小孩化浓妆后打扮成中国历史上的各式名人,例如孙悟空、包青天、关公、七仙女等等,让人感觉既精乖又可爱。他们就或站或坐在经过装饰的色梗潜藏在上面,保持一个姿势和动作不变,尽展凌空之美。


关于广东的“飘色”已经被多个地方列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不管怎样,这种民间的传统文化能让人们了解历史,增进节日气氛,无论是纯粹的保护,还是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都是想这种艺术发扬光大,让它为更多的市民服务。现在,有就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和热心人士投入了这项事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飘色”能飘的更久,飘的更远。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05
文明古邑英德,古称英州,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内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现时英德下辖的浛洸镇,也就是以前的老行政中心,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老建筑,如始建于唐代的舍利塔、广州会馆等,而这次我所要到的大湾镇与浛洸镇相遥不远。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19
为了达到对民间习俗的更多认识,我在那一年早早就定下了再拍元宵的计划。广东肇庆市的德庆每年的元宵节也都会有一传统闹元宵的项目—鞭炮炸狮子,正因如此初步定下拍摄地点为德庆。但,在做前期拍摄文案时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德庆并不适合,只因她以是过于地商业化,而且又是在城区,并不符合于我的拍摄想法,于是将拍摄地改为清远市的英德地区。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21
2月20号我只从在英德朋友的口中听知大湾这一地名后,就驱车前往,几经打听后来到了大湾的联众社,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出发地。联众社有点象别处乡村中的祠堂,不同之处只不过她是一座重建的两层楼房,功能都相同,一样放着祖上的神位,一样的担负着宗族各种的联谊活动,一样的有着一群头发花白热情好客的老人,正是从这群好客的老人家口中我了解到,他们引以傲的元宵地方习俗--舞火麒麟。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22
大湾镇的闹元宵活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南海商人传入,每年的活动都有主题。 活动由醒狮队的群狮拜贺、醒狮采青以及武术队的功夫表演拉开序幕。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26
在大湾,过大节时第当有宗派支脉前来祝贺,主家都会出狮到街口相迎。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29
到访的狮队都由一位长者带队,带队的长者通常会手捧一份装在木盒中的拜贴。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31
两狮相会,都会弯腰低头,鼓点低密,尽显礼数。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33
相蹲地上,并相呈递贺贴。

贺贴由一小木盒盛放。

并由带队到访的老者唱起祝贺的歌。

因是用客话所唱,事后英德的朋友才解释给我听,一般歌词大意为:

今天是正月十五,兄弟来到访。
祝兄长。。。。。。。。。。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41
本帖最后由 天下胡子 于 2013-2-10 00:43 编辑

来到安放宗族神位的祠堂大门前,客人要先围绕着大门前弯腰低下狮头先转上三圈,再唱起歌来。待主家还礼后,客人的狮子方能入内。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43
一切礼数全结束后,方能掩旗息鼓。

对于这种类型的鼓及狮头,我还是第一次见,几经英德的朋友确定后,才知这是最为传统的狮头。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46
这是我们常见的狮,到访的狮什么都小,可能这也是一种传统。

试想在山区,古时没有公路没汽车的情况下,要舞动着一只大狮来到访,是何等的消耗体力。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讲究礼数的相迎场景,特别双方用木盒对拜的动作,真是古风尤存。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52
相比起小巷里的热闹,村中文化馆这就显得相当的安静。在这里,一批特意从英德市区赶来的粤剧团化妆师们在准备着各种用作飘色的道具。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57
在文化馆对开的一个操场之上,一帮师傅正在 赶制飘色的核心部件--色梗。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58
飘色的核心是色梗的制作,色梗是支撑“色仔”、“色女”的支架,一般用钢枝制成,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做到“色台”重心力的平衡,以免翻台,并巧妙地安排好“色仔”、“色女”的艺术结构造形分布。 经精心挑选的小孩化浓妆后打扮成中国历史上的各式名人,例如孙悟空、包青天、关公、七仙女等等,让人感觉既精乖又可爱。他们就或站或坐在经过装饰的色梗潜藏在上面,保持一个姿势和动作不变,尽展凌空之美。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0:59
大湾镇的闹元宵活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南海商人传入,每年的活动都有主题。活动由醒狮队的群狮拜贺、醒狮采青以及武术队的功夫表演拉开序幕。随后登场亮相的大湾传统的花灯巡游,分别是吉祥花篮、三羊开泰、歌舞升平、丹凤朝阳、百业兴旺、莲花转灯以及鸳鸯戏水,代表了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美好寓意。在接下来的飘色欣赏环节中,能够欣赏到了宝莲灯、白蛇传、仙女渡江等彩车装扮。大湾飘色以其“神奇”、“飘逸”的特点独树一帜,台上的人物造型凌空而立,飘飘欲仙,令人叹为观止,从中也展现了大湾民间艺人精湛的制作工艺。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00
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飘色是广东白话的称谓,意指在元宵节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的游街活动的统称。飄色是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集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布艺等于一身的古老的一項中國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02
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色仔”、“色女”,他们装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每次不管是受邀出外巡游还是在乡村巡游,“色仔”、“色女”都精挑细选,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色仔”、“色女”就是百里挑一的,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 孩子年龄大身形大,观赏性也更高,避免了孩子太小易出现哭闹或晃动等情况,一举多得。


经过挑选的小朋友,将参加晚上的飘色表演。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04
这就是参加飘色表演的部份小朋友们,最大的9岁,太大的就不能参加,因体重的问题。这些小朋友们都是经家长同意的,自愿参加。说实话我跟拍她们一天,才知这是一项很累很困的事。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04
在拍摄时我曾问起别的小朋友,问他们想不想参加,大多数的小朋都说不想参加,也就是一个字----累。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07
象这种民间的表演艺术多为化大妆,但现在有部份地区开始化起时妆来。

为保护小朋的皮肤化妆师们都事先在小朋友的面部涂上一层保护层。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09
根据所扮演的人物而上妆。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01:10
在室内拍摄期间,我因光线亮度而定用不用闪灯来补光。

因我要达到一定的细腻,感光度我只设置为ISO100。


作者: Frank    时间: 2013-2-10 11:26
精彩!这才是过年,这才是中国年!我们渐渐丢失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胡子大哥辛苦!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09
还没上装的小孩。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10
这个小女孩,已经是第二年参加飘色的表演了。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20
在化妆期间,文化馆的大门处一直有小朋友在围观。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29
生活在乡村中的小朋友没有过多的物质,但他们却比城中的小朋友过得快乐与自在。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31
没KF\MD,就一碗粗面,一块萝卜也会让他们快乐一天。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36
在上妆的小女孩时不时地偷看我几眼,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面对镜头,也许是我打扰了她。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38
本帖最后由 天下胡子 于 2013-2-10 16:39 编辑

戏剧的大妆基本上是先打白底,再描彩,后补粉固形。

这小男孩因所扮演三英战吕布中的张飞,也就成了众多小朋友中唯一一个上花脸的孩子。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40
今天,这小男孩的身份是张飞,所以在打后的时间当我用镜头对着,又想他冲着镜头时,我都会叫一声:“张飞”,小男孩也就本能地望过来。

在拍这张时,我说张飞都会很勇猛的好少笑的,结果小男孩真得收住了笑容,瞪着双眼。。。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16:42
扑粉的作用,是使到油彩不那么容易化掉,特别是对这些好动的小孩来说更重要,上装是从下午的两点开始的,要到晚上0:00这些小孩才能卸装。

这也是有许多小孩不想参加的原因吧。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16
化妆师们也给累着。。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17
图一是去年参加过飘色活动的小朋友,她很有镜头感。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18
上好妆之后的小孩。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21
小孩就是小孩,他们会抓住一切能玩的机会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25
试戴头饰。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27
这头饰对于6/7岁的小朋友来说有一点儿重,不要忘记她们要戴6个小时。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28
这一小女孩子一见拍她,就对着我做了这一姿势,到晚上的表演时就不能再做这样姿态来了。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30
妆容。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43
假发与头饰夹得太紧,引起了头痛,因此需要作调整。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44
男孩与女孩。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45
在贴门神的小女孩。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48
相比起广东茂名市信宜、广州番禺沙湾、吴川梅录镇、珠海乾务的飘色来说,英德大湾的飘色并不出彩,英德大湾在元宵节这一晚出彩的是舞火麒麟。


图为舞麒麟人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49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鳞甲,有尾,民间以其象征祥瑞,英德大湾的人们在元宵夜当晚舞动“火麒麟” 驱邪引福。 从艺联社的关馆长口中得知,舞火麒麟是英德大湾镇传统的民俗,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在每年的元宵夜举行,广东地区也就只得英德的大湾有舞火麒麟的。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50
“火麒麟”分为头尾两部份,均用竹枝扎好,再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有口、耳、眼、 和角,是独角麒麟,麒麟的眼睛安装上直流电灯,舞动起来,炯炯有神,虎虎生威,光芒四射。“火麒麟”头尾各由一人舞动。因为这种“麒麟”爱惹炮竹,常常惹得硝烟迷漫,火光闪闪,所以叫“火麒麟”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0:55
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传说中的麒麟“独角、鹿身、牛尾”,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传说不知何时大湾出现了一种另人讨厌的怪兽,它体形与麒麟相似,特效别喜欢玩鞭炮,当听人们过年过节时所放的鞭炮声就出来,驱鸡逐狗,恐吓搔扰人们,为害四方,人们深受其害。因为这种像麒麟但更像个恶魔的怪兽喜欢玩鞭炮,人们就称之为“火麒麟”。后来,在一农历正月新年中给一个足以开山裂石的大鞭炮炸死者。从此,大湾的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年节,为了纪念太平祥和的日子来之不易、鼓励人们驱邪逐恶和匡扶正气、表扬勇敢者,于是每年的元宵夜会隆重举行“舞火麒麟”活动,时至今天,其中只是在文革期间隔断过。


图为挂在村中宗祠正堂上的舞火麒麟图。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02
舞麒麟者皆二八机灵少年,清一色短裤赤膊,毛巾裹头,嘴刁生菜(生财),耳塞棉球。 舞麒麟者头裹毛巾其主要是保护头发, 为避免炮竹硫磺味的熏呛因而嘴刁生菜以达滋润, 耳塞棉球目得就是为了保护好耳膜。他们上身赤膊,在火光闪闪、硝烟弥漫的鞭炮轰炸中奋力舞动麒麟,这种锻炼勇敢,鼓舞斗志,有着祈福消灾良好寓意。据了解,小镇里的男丁在达到适合的年龄之后,都会投入到舞手的队列,都经受过“炮火”的洗礼,如同一些少数民族的**礼般。舞 “火麒麟”在他们的心中是庄重又神圣的,如果达到年龄又因胆怯而不参加,那么就受到村民们的鄙视。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04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鳞甲,有尾,民间以其象征祥瑞,英德大湾的人们在元宵夜当晚舞动“火麒麟” 驱邪引福。 从艺联社的关馆长口中得知,舞火麒麟是英德大湾镇传统的民俗,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在每年的元宵夜举行,广东地区也就只得英德的大湾有舞火麒麟的。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05
麒麟舞至谁家,谁家便用点燃的鞭炮掷之, 每家专职燃放鞭炮的人少则三五个,多则几十个不等,一起不停地把炮火掷向“麒麟”,观众也跟着用点燃的鞭短向麒麟投掷。每家舞动的时间长达三四十分钟不等,因此“麒麟”过后,一些商铺门口的鞭炮纸在地上足足堆有四五十厘米厚。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07
如此, 从街头到街尾,一家一户舞过去,“麒麟”所舞到之处,皆一片火海烟浪,直至“火麒麟”被炮竹放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 就叫“火麒麟” 劏掉了。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12
一个位于市场点上,待放的鞭炮。鞭炮都是由商户凑钱买(单户的燃放点除外)。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13
在拍摄“火麒麟”过程,我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双方在玩一种攻与防的游戏,这场游戏小朋友们是万万不能玩的。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16
如是你站到这火光中,你又能坚持到几分钟呢?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18
。。。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19
我没耳塞的情况坚持拍了半个小时,后果是耳朵三天后才回复正常的听力。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23
故事归故事,民间民俗总有多少的传说,从而成形习俗,传说维系着习俗的长远流传。传说中那个恶魔般的“火麒麟不可能复生,但用上用竹枝做架,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模仿着传说中怪兽的模样也足以传神,特别是用上两支手电筒所做成的眼睛,在晚上放着淡蓝的光更显恶魔的冷漠。冷漠只是舞动在头上的纸扎“火麒麟,在舞者们那**的上身下掩藏着一颗热情澎湃的心,面上洋溢出兴奋的表情。元宵夜天色渐暗时,他们舞动起“火麒麟 从街头到街尾,逐家逐户,接受鞭炮的洗礼,一家鞭炮燃放完了才转到另一家,炮声不绝。当人们用鞭炮把火麒麟爆放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或火麒麟仓皇离去时,就叫汤火麒麟火麒麟或驱逐火麒麟的人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一定会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特别是鞭炮放得多就表示他富有、乐于为大众办事,是人们的大英雄,而那些年轻的英雄小伙子就成了当地姑娘们的爱慕对象。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25
舞动火麒麟的小伙子能成为英勇的斗士,然而,我与一同来的小虫、三堆、冰棍却快成了聋子,拍过这“火麒麟才知什么叫“震耳欲聋”。因我为了表现场景所使用广角镜头,也就更贴近于现场,对于数与千计的鞭炮在你身边炸响半小时,对于一个没作过防护的人来说,他的耳朵压根就受不了,直到今天一直伴随着我的耳鸣声终不再烦着我。舞动火麒麟的小伙子能得到姑娘们的青莱与爱慕,我们却没有,哈哈。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26
火舞麒麟, 驱邪引福
相比起广东茂名市信宜、广州番禺沙湾、吴川梅录镇、珠海乾务的飘色来说,英德大湾的飘色并不出彩,英德大湾在元宵节这一晚出彩的是舞火麒麟。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鳞甲,有尾,民间以其象征祥瑞,英德大湾的人们在元宵夜当晚舞动“火麒麟” 驱邪引福。 从艺联社的关馆长口中得知,舞火麒麟是英德大湾镇传统的民俗,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在每年的元宵夜举行,广东地区也就只得英德的大湾有舞火麒麟的。


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传说中的麒麟“独角、鹿身、牛尾”,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传说不知何时大湾出现了一种另人讨厌的怪兽,它体形与麒麟相似,特效别喜欢玩鞭炮,当听人们过年过节时所放的鞭炮声就出来,驱鸡逐狗,恐吓搔扰人们,为害四方,人们深受其害。因为这种像麒麟但更像个恶魔的怪兽喜欢玩鞭炮,人们就称之为“火麒麟”。后来,在一农历正月新年中给一个足以开山裂石的大鞭炮炸死者。从此,大湾的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年节,为了纪念太平祥和的日子来之不易、鼓励人们驱邪逐恶和匡扶正气、表扬勇敢者,于是每年的元宵夜会隆重举行“舞火麒麟”活动,时至今天,其中只是在文革期间隔断过。


“火麒麟”分为头尾两部份,均用竹枝扎好,再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有口、耳、眼、和角,是独角麒麟,麒麟的眼睛安装上直流电灯,舞动起来,炯炯有神,虎虎生威,光芒四射。“火麒麟”头尾各由一人舞动。因为这种“麒麟”爱惹炮竹,常常惹得硝烟迷漫,火光闪闪,所以叫“火麒麟”。麒麟舞至谁家,谁家便用点燃的鞭炮掷之, 每家专职燃放鞭炮的人少则三五个,多则几十个不等,一起不停地把炮火掷向“麒麟”, 观众也跟着用点燃的鞭短向麒麟投掷。每家舞动的时间长达三四十分钟不等,因此“麒麟”过后,一些商铺门口的鞭炮纸在地上足足堆有四五十厘米厚。如此,从街头到街尾,一家一户舞过去,“麒麟”所舞到之处,皆一片火海烟浪 ,直至“火麒麟”被炮竹放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 就叫“火麒麟”劏掉了。 大湾民俗:劏掉了“火麒麟”的人家是富足之家,麒麟被劏掉则是吉祥兴旺的体现。被 “麒麟”的少年干脆闲抱双手,任由四周的鞭炮往身上掷,竟安然无事。
故事归故事,民间民俗总有多少的传说,从而成形习俗,传说维系着习俗的长远流传。传说中那个恶魔般的“火麒麟”不可能复生,但用上用竹枝做架,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模仿着传说中怪兽的模样也足以传神,特别是用上两支手电筒所做成的眼睛,在晚上放着淡蓝的光更显恶魔的冷漠。冷漠只是舞动在头上的纸扎“火麒麟”,在舞者们那**的上身下掩藏着一颗热情澎湃的心,面上洋溢出兴奋的表情。劏掉了的火麒麟或驱逐火麒麟的人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一定会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特别是鞭炮放得多就表示他富有、乐于为大众办事,是人们的大英雄,而那些年轻的英雄小伙子就成了当地姑娘们的爱慕对象。


舞麒麟者皆二八机灵少年,清一色短裤赤膊,毛巾裹头,嘴刁生菜(生财),耳塞棉球。 舞麒麟者头裹毛巾其主要是保护头发, 为避免炮竹硫磺味的熏呛因而嘴刁生菜以达滋润, 耳塞棉球目得就是为了保护好耳膜。他们上身赤膊,在火光闪闪、硝烟弥漫的鞭炮轰炸中奋力舞动麒麟,这种锻炼勇敢,鼓舞斗志,有着祈福消灾良好寓意。据了解,小镇里的男丁在达到适合的年龄之后,都会投入到舞手的队列,都经受过“炮火”的洗礼,如同一些少数民族的**礼般。舞 “火麒麟”在他们的心中是庄重又神圣的,如果达到年龄又因胆怯而不参加,那么就受到村民们的鄙视。

“火麒麟”是元宵夜的高潮,这时的大湾小镇,热闹非凡,烟花璀璨。粼粼焰火七彩绚丽,与天上的星星、月亮交相辉映,与车灯、街灯、饰灯、射灯、小孩佩带的荧光灯联成一片,将此小镇装扮成花的世界、灯的海洋。在现场,你能听到的就是持续的鞭炮声、锣鼓声,看到的就是人们的脸上都在挂满笑容。在这天晚上,小镇就像一个热闹的家,无论男女老幼,都沉醉在这激情绚丽的烟火中。元宵节,大湾镇,驿动的心,今夜无眠。
另据了解,目前大湾镇正在着手收集整理闹元宵有关资料,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 天下胡子    时间: 2013-2-10 21:27














——————————————————————————————————————————完


作者: 饮水思源    时间: 2013-2-11 14:38
精彩民俗纪实,图文并茂,画质细腻,学习了!
作者: 二马三石    时间: 2013-2-12 22:38
欣赏了南方过年的风俗
作者: 刀马旦    时间: 2013-2-16 17:33
我们老家山东淄博周村每年元宵节也有类似于飘色这样的活动,叫芯子
作者: 科尔沁狼    时间: 2013-2-16 20:38
胡子兄弟过年好.这片太给力了
作者: 大头于    时间: 2013-2-16 23:24
大军你也发点呗。
作者: Aimee    时间: 2013-2-17 09:55
风俗讲解的好细腻!大开眼界了
作者: 东海鱼    时间: 2013-2-24 10:55
舞“火麒麟”者勇者也
作者: 刀马旦    时间: 2013-2-25 15:59
刀马旦 发表于 2013-2-16 17:33
我们老家山东淄博周村每年元宵节也有类似于飘色这样的活动,叫芯子

无图无真相,上图

作者: Season    时间: 2013-2-26 10:17
这才是年味
作者: 渡鸦    时间: 2013-3-2 12:13
广东的舞狮 不是商业的就是好看
作者: 彩虹鱼    时间: 2013-3-3 10:24
城市里没有什么年味




欢迎光临 中国越野 (http://www.d14w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