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图片摄于2004年,那年也为《人与生物圈》杂志拍摄河北衡水湖的专辑。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上飞机航拍。以下是我当年发表在《人与生物圈》杂志上的文章,字里行间道出了我第一次上飞机航拍的心得。
《衡水湖空中掠影一刻》 04年10月末的一天,我与生物圈的几位同事终于如愿驱车踏上了我想往已久的旅程,采访拍摄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的南部衡水市市郊。现有水域面积约为十三平方公里。采访前我想象中的衡水湖应该是烟波浩渺、渔米之乡。几次的采访拍摄下来,在美丽的衡水湖背后它的过去现在和历史变迁以及在它周围祖祖辈辈生息的百姓生活还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那里的人们始终守着这片最后的湿地辛勤地劳作。 作为一个摄影人能用手中的相机来拍摄记录当地百姓的生活和风土人情是我乐此不疲的事。在拍摄衡水湖的过程中我们感觉湖区地处平原地区,在全面拍摄报导它的同时能有几幅高角度鸟瞰湖面的图片为佳。在没有制高点的湖区周围那就只有航拍了。想法有了机会也方来了。恰逢在湖边上有一航空观光项目,轻型飞机在湖边不停的起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与保护区领导协商征得同意后决定借机航拍衡水湖,保护区的领导很快与对方联系好并确定当日下午登机航拍。了解了当地的风速和落日时间后我决定下午3时登机航拍,决定的同时我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这次采访拍摄衡水湖并没有航拍计划,从摄影器材上我只带了135相机,而120相机太重此次没带,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下午三时整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湖边,闻讯赶来的部分领导已等候多时,我将爱车停在了离飞机五十米以外的地方,车上的其它同事下车后快步走向飞机旁与地方上的领导商议起飞事宜```````。车内只有我自己在整理航拍用的相机和胶卷,短短的时间里我脑海中在过目航拍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曝光组合。考虑到飞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我带了一台数码相机一台胶片机连同相机里的胶片共三个反转片我想大约够了,出于紧张和一种说不出的复杂心理,我把摄影包和车内其它杂物都收拾的井井有条,将车上好防盗锁。为减轻我紧张而复杂心情带上墨镜后,我在车内静静的独自坐了足足有十五分钟。这其中除了我还要等一会光线外又给我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在何处并马上要登机航,因为几年以前他随执法人员进入科科西里围剿偷猎者时也同样给我打个电话告诉了我他的去向。待心情稍事平静后我关好车门走下了飞机。我要乘坐的是蜜蜂四号小型飞机满员三人,这飞机看上去很单薄机翼是布质的,人坐上去上半身要全部露在外面并用安全带索住身子。当所有其它人员都退离飞机后,现场的领导及机务人员简单交代一些要求后,在别人的帮助下我扣好安全带再次检查了一下相机和胶卷等待起飞。飞机开始发动了隆隆的发动机声在脑后响着,我以前没少坐过飞机但这种坐法凭生还是头一次,伴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飞机在临时作为跑道的废弃柏油路上渐渐加速,一瞬间离开了地面,当飞机进入平稳飞行时起飞前的紧张情绪被脚下的壮观景象所替代了。我随之进入了兴奋的拍摄状态中。空中鸟瞰衡水湖,五个型状各异的岛屿洒落在湖面上甚为壮观,我一会用数码一会拍反转片,很快装有反转片的相机就拍完了一卷,在风速极高的空中换胶卷还真有点难度,我弯着腰尽量把头埋在前排飞行员的背后,好让风阻尽量减小,拆下拍完的胶卷先用牙咬着,待新胶卷装完后,才敢抽出手来把拍完的胶卷放在口袋里拉好拉链。因为一旦失误胶卷也许会掉到机舱里或落下飞机既便掉到机舱里飞行中也不便拾到,我身高体胖,每次侧身或身体探出机舱拍照,总会担心飞机也会随着我的运动方向而倾斜。况且每次只要探出身子远离飞行员后背遮挡,风速立即加大,对我持稳相机极为不利而且也会影响成像质量。飞机在一百、二百、三百米高度各绕衡水湖飞行了一圈,每次绕圈或提升高度我都会按起飞前飞行员交代我的手式来拍打飞行员的左肩或右肩,原因是他的话我能听到而我用多大的声音喊话一般也会被极高的风速带到机尾去了。在这极短的三圈飞行中,我用中广角和长焦镜头拍了许多大场面或个别景观,看到反转片拍的只有十几张了,我以示意飞行员在次升高,飞机在距地450米的高度绕衡水湖又飞了一圈,衡水湖周边的学校及其它建筑都被我收入了镜头,落日余辉中学生们在操场上玩耍的画面清晰可见。当我看到夕阳中湖面上的点点渔船形成了极佳的光影效果时我异常兴奋这不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吗,我急忙又示意飞行员在绕一圈以便我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来拍摄我渴望的光影,但飞行员告知我快没油料了为了安全必须反航。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时间,已整整飞行了四十多分钟了,时间过的太快了,飞机渐渐飞离了湖区上空我只能无奈的扭过身子对着远去的湖面将相机里的反转片全部拍了出去。 反航途中带着的少许遗憾,我看着远处湖面中那斜阳、那船、那草、那远去的美丽画面,起飞前那紧张复杂的心情,经过这短短的四十几分钟的飞行全然变成了对下一次航拍衡水湖的向往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