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队长和车队
我跟随日产嘉禾车队已将近两年时间,作为赞助商委派的随行记者,我只是越野世界的一名匆匆看客。许建中就不同了,我见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他会创造历史。
如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传记作家,便应该把故事追溯到开始的时候。讲一讲日产嘉禾车队如何创立,许建中队长和孙全和总经理在未见面的情况下通过什么达成一致;也许还应该追溯一下日产嘉禾车队的前身海坑车队的历史,说一说草莽之初,许队长率领同乡兄弟们开疆立土,建立功勋,在战火中受到的洗礼。 但我不会这么做。 我要记述的是日产嘉禾车队成立当月,我进入车队以后发生的事情。起初,人们对于这支新军既不熟悉,又不太看好,舆论仍习惯把目光投向强者。正式冠名前景谷之役的失利,则加重了一些人的疑惑。坚定者阵营中以孙总首当其冲,他不断拒绝有人提出的集中有限资源赞助某个现成的大车队的计划,甘愿冒将公司品牌同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车队挂钩的机会风险。在他看来,这是一笔最划得来的投入,从扩大品牌宣传的战略需要出发,有什么能比拥有一支独家冠名的车队来得更重要呢?我认为,这是他最高明,也是最固执的地方。 只要孙总认准了目标,就没什么能阻止得了他,真实的逻辑也不行。 2011年4月末,车队被正式命名为日产嘉禾润滑油车队,我接受孙总的委派奔赴云南,以随行摄影师的身份向在东川那里集结,准备投入首场比赛的车队报道。就在那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传奇的许建中队长,从此开始了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 尽管已经时隔一年多,我还清晰地记得和许队长初次见面的情景。当时他站在树荫下等待着,见到带着行李的我走过去,就向我这边招手。他十分高大魁梧,面色黑红,嘴唇厚实,一脸倔强的神色。我从一期海坑杯比赛的电视节目上见过他的样子,眼前的他和印象当中完全一样,只不过现在他已经成为日产嘉禾车队的领导者了。 入队后的当天下午,我不顾疲劳赶到维修区,急切地想看一看车队的规模。然而却大失所望——和我天真的想法完全不同,车辆显然七拼八凑,被改装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不仅颜色五花八门,还贴满了膏药一样的广告;车子的主人们,包括许队长本人则满手油污,神情专注地同修理工一道埋头修车,如果素不相识,很难区分出哪些是车手;我们甚至连自己的帐篷都没有,休息区只是借用了人家的一个角落。 我当场得知,车队没有专门的车辆配合我的出行,不过可以搭赛车,任何人都可以做我的司机,只要旁边座位上没有堆满油乎乎的维修工具和配件。随后的几天我进一步发现,这个车队的确是个大家庭,车手们需要同时扮演四个不同的角色:赛车手、司机、修理工和你的同屋。作为队长的许建中还必须承担额外一项工作:大家的生活委员兼出纳。 我清楚,对这一切我根本无能为力。作为合作方的一名代表,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和车队打成一片,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完成使命。 他也许看出了我的想法和急切心情,第二天和队友们勘路时主动提出带上我一起走。东川泥石流特殊的地貌特征总给人带来无穷的回味和遐想。这是我第二次来东川,上一次,是和孙总一起为润滑油广告拍几张图片。装扮成赛手模样的当地老司机驾驶着涂装成红色的三菱越野车,从河床另一头疾驰过来,不断激起冲天的水花。他后来告诉我们,水深的地方很危险,比赛中就发生过赛车没顶的事故。那时,我对东川环境的险恶就已经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认识。
在检视路况的时候,我跟在队伍左右,一面用相机记录,一面注意聆听每个人的发言。许队长带着大家沿赛车行进的方向缓步前行,时不时和周围的人交换意见,然后停下来观察,再交流,然后继续走。我对驾车一窍不通,更何况对于比赛的学问,不过,他对赛道的理解和技术要领的分析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观点总能博得在场者的默默的赞同,他的不同见解也往往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从大家的态度上,我看出在赛车方面,他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回到维修区,发生了一件让我格外开心的事:我们的旗帜做好了。许队长吩咐了一声,带着人七手八脚地安插起来,让我在一旁帮着观察。完成以后,我们彼此会心一笑。我仰面欣赏起那再熟悉不过的白色旗帜来,看她背衬蓝天,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随风飘起来,飘起来,飘起来,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不再那么陌生和遥远了。我情不自禁快步向前伸出手掌,和许队长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