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中国越野

搜索
查看: 209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牛庄探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7: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庄,5000多年前开始有人类聚居;2700多年前是幽州属地;600多年前此地已是东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港,明朝在此设驿站筑土城;380多年前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后,深知牛庄之重要,着令皇太极亲自督修扩建为砖石要塞城防,后康熙曾巡幸牛庄。
是此,牛庄成为东北第一商埠大港,海船由太子河上溯直达牛庄。河北冀州、山东兖州、青州、甚至江苏扬州的客商们都纷至沓来、云集于此,牛庄达到鼎盛时期。
东北地区多项第一在牛庄:第一个巡检司衙门、第一个邮务总局、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个领事馆(英)、第一个红十字会、第一座天主教堂(法)、第一座清真寺、第一个水文站。
可见,牛庄是货真价实、底蕴丰厚的古镇名城。现今游古镇是风尚,而我家乡附近的牛庄我岂能略去?
牛庄,地处太子河下游,南通营口、西连盘锦、北接鞍山,是鞍海营盘交汇要冲,沈大高速公路、沟海铁路交错而过,海城河、太子河依境而流。
古镇牛庄有八景:
太平夕照(太平石桥)、一柱擎天(法国教堂)、神楼新月(清真古寺)、紫气东来(地藏禅寺)、古槐夜钟(马神庙私塾)、海韵龙祥(冀兖青扬会馆影壁)、河口昏鸦(西小商港)、石坊精魂(甲午战争)。
现在这八景大多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只有太平桥尚存,天主堂和清真寺是新建的,其它仅有遗址处立碑存照了。
古牛庄还有一处胜迹――观音寺,俗称 "老母庙"。
当时位于牛庄镇北关,东距著名的太平桥不到二百米,老火神街的最北端。是牛庄旧时庙产丰厚、香火鼎盛的大庙之一。老观音寺建于清朝初年,嘉庆十二年(距今200多年)重修。原是一座僧庙,后因寺僧不善经营,香火黯淡,民国初年被哈达碑镇镇河寺接管。镇河寺的监院――思仲和尚――是当时海城一带的名僧,善社交和经营,对此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并改为比丘尼庵,信徒越来越多,香火逐渐旺盛。
据说当年那些来此庵的比丘尼,都是有钱人家的女儿,因婚姻不如意才出家,家里往往以原先做为女儿陪嫁的田产布施,所以观音寺的田产最多,庙在牛庄也最富。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观音寺举办法会和庙会,古城牛庄万人空巷,都到这里逛庙会,这一天几乎成了牛庄人的民间节日,庙会场景恰似活生生的一幅东北版《清明上河图》。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庙很富裕,里面的小型佛像都是铜铸的,有二尺多高,做工也非常精致。庙里供奉的"十不全"也是铜的,有一米多高,身上总是被人贴满膏药,耳朵上经常挂着咸菜。民间一直传说它的心是用黄金铸造的,文革时这些铜佛像都被拉走,不知所终。大殿的泥像被造反派扔到太平桥下的河里了。
解放后,观音寺的僧尼大多还俗,庙产也被公有化,先在这里建了北关小学,然后是民办中学,大殿和厢房变成了教室。还有一段时间成了老高中的宿舍。文革时,红卫兵拆毁了大殿,其余房子成了民宅。
1996年异地新建了观音寺(当地称为"大庙"),香火挺旺,免费参观。
我首先去那儿了,从车站乘三轮5分钟可达大庙,车费3元。
庙里清静空旷,有几个香客在请佛开光,大殿里的观音塑像金碧辉煌。
后院一隅有褐红色石碑一通,碑文早已斑驳陆离,但顶部依稀可见"天妃庙"字样,碑文落款很清晰:"顺治十一年甲午岁次"。这样推算起来,天妃庙的历史起码有350多年了,而这通屹立了350多年的石碑,或许是见证牛庄历史最古老的实物之一了。
天妃也称枭姬,太子河枭姬庙码头是牛庄最初的港口,虽然现已淤埋,但牛庄的兴旺始于之。后来,商船日渐增多,枭姬庙港不堪重负,英国领事便在营口开建新港,牛庄渐衰。
半小时游毕观音寺,再乘三轮去观音寺遗址(行驶5分钟,车费3元)。
遗址在民居小区里,一间瓦房是观音寺原建筑,百余年了。遗址后还有几间百年老屋,经居民几番修建,已看不出当年观音寺的建筑模样了。从观音寺旧址东走百余米就是著名的太平桥。
太平桥是牛庄现存较完好的古迹(省级文物),石墩、石梁、石栏、石面,榫卯契合、帽石锁固,历经300余年,洪水地震战乱炮火均未能撼之分毫。
据考,此桥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重修。在桥南侧中间的石栏板上刻有"太平桥"三个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
太平桥全长约50米,宽约4米,高约5米,15孔。东西走向,用花岗石砌筑而成。桥面两侧有望柱和栏板,柱头雕有狮子、猴子、石榴、桃、八宝等。桥墩迎水面有三角形分水石,墩台与桥梁间有帽石锁固,此为该桥之特色。
桥下是古镇护城河,有荷叶连片,荷花开时应该很漂亮。与太平桥对望的是1998年新建的牛庄桥,这是鞍营公路牛庄入口。两桥相距不过半里。从太平桥走上牛庄桥,西望,原来距崔春清馅饼店也不过半里。由此东走半里许,是水文站遗址。
牛庄水文站始建于1902年(光绪十八年),当时清政府在海城牛庄设水文测候所,开始水文观测,其资料呈送上海徐家汇天文站刊印,牛庄水文站成为了我省最早有实测水文记录的站点,辽宁水文史的第一页由牛庄水文站翻开。
如此意义重大的水文站,为何选建在牛庄?据水利专家分析认为,这与牛庄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古镇牛庄远在汉唐时期就是一处要塞,也是历史上重要的贸易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牛庄地处辽河、太子河下游,位于河海交汇处,是重要的地理观测位置。当时,牛庄水文站利用水尺对水位进行观测,每逢汛期,便承担了本地区防汛水文情报的监测任务。
2003年4月,值牛庄水文站百年之际,省水利厅在牛庄镇东口立"水文观测纪念碑",以此见证它的百年历史。
2003年5月,镇政府又筹集43万元,在百年水文观测纪念碑旁,修建了占地4300平米的大型水文遗址广场。广场以"世纪风帆"的白钢雕塑为主体,向四周延展,周围绿树鲜花环绕,鸟语花香。可惜现在已是野草荒芜了,成为形象工程的又一败笔例证。
水文站遗址对面有一新立石碑,标识此处为甲午战争时牛庄军民抗日之陆战场。清军浴血奋战终不敌倭寇,牛庄百姓被屠无数,后立石坊以昭精魂。现石坊无踪,战场犹在,洒几滴矿泉水以悼先烈罢。
悠闲走回镇内,此时已近中午,入崔春清馅饼店,点了四样馅的馅饼各一个(每个3元),等待品尝。环顾四周,较简陋,不太干净,与通常的农村中小饭店差不多。有若干食客,从门外停车的牌子上可以看出有鞍山、海城的食客来品尝。
"馅饼"与牛庄这种关联,就像火腿之于金华,烤鸭之于北京,拉面之于兰州。
牛庄除了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港口兴旺,文化厚重之外,最令人称道的就是牛庄的名厨和小吃。像永丰德、芝兰斋、成记饭庄、胡家馆子、西域福、金达莱、宴八旗等,都是古时驰名东北乃至全国的名号。
提到吃,很多牛庄人会说家乡有"十二种名吃",追问下来,却除了馅饼、熏肉,其他的往往语焉不详。《牛庄轶事》中,记录了牛庄的十二名吃,包括海记馅饼、山记馅饼、韩记熏肉、高记烧鸡、丰记糕、丁记元宵、回记油条、田记大饼、马记烧麦、刘记晶包、成记饭庄、陈记炸糕等。可惜的是,十二种名吃中多数失传,唯馅饼流传至今,且喜爱者众。
关于牛庄馅饼的起源,一说源于刘海春,另一说源于高富臣。但就两家馅饼在牛庄的知名度看,均可谓开山鼻祖了。
牛庄馅饼真正形成地方特色并广为人知,是在上世纪70年代。高富臣的儿子高晓山改良了馅饼的面和馅的制做方法,使馅饼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皮薄如纸,能见饼内葱花。当年有不少会议是在牛庄召开,会议代表和各级领导都点名要吃高晓山的馅饼,一传十,十传百,牛庄馅饼就这样走向全国。
上世纪80年代,高晓山去世后,三个曾经师从高晓山的徒弟佟向福、崔春清和赵洪财接过了高晓山的衣钵。并多次被请到省里和人民大会堂,为领导和国际友人献厨艺,如今,牛庄馅饼更走进了北京奥运会的菜谱,名声大噪。
就如同"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到牛庄不吃馅饼绝对是一大遗憾。
一刻钟后,馅饼上桌,盘子不精致,馅饼外观尚可,吃起来有些失望,达不到想象中的美味。
仔细琢磨,原来牛庄馅饼声名鹊起之时,正是文革期间,百姓一年也吃不到几斤肉,偶尔吃到肉馅油煎的馅饼,岂不大呼好吃?!何须牛庄?哪儿的馅饼都是绝色美味。
不由得想起我儿时(正是文革时期)去鞍山五一路饭店吃"吊炉饼",没有馅的面饼在吊起来的平锅里油浸煎烙,咬一口香极了!至今不忘其美味。
因此强烈建议要去牛庄品尝馅饼的游客:务必三天不吃荤腥,第四天不吃早餐,饥肠辘辘赶到牛庄,此时品尝馅饼,一定能体验到"牛庄馅饼"的声名与美味。
品尝过崔春清家的馅饼,沿东方红路一直往西走,一里许,还有赵洪财馅饼店。店内张挂着赵洪财与诸多名人的合影,显然那些名人是吃了他馅饼的。更有张扬的漆木雕屏,叙述牛庄馅饼之显赫历史,HU、李克强、薄熙来、李铁映、王鹤寿等均品尝过其烙制的馅饼。店内有些文化气息,干净清雅,比崔春清家好许多。
馅饼上桌(每个2元),盘子尚算精致,馅饼外观漂亮,味道比崔家馅饼好。概因崔家位于车站,而赵家位于镇里,所以食客反倒不如崔家的多。
建议游客到赵家品尝牛庄馅饼,至少这里有点"馅饼文化"的味道。
饱尝馅饼后,走回车站,此时12点刚过,发往鞍山的中巴正在候客,13:20才发车。看来趁空可去天主教堂参观一番。从车站乘三轮约5分钟,抵达东方红路西端的天主教堂,车费3元。
现在的天主堂是近年异地新建的,在镇西边,接壤田畴,周围清静,教堂的塔楼在空旷的田野里显得很高大。游人免费参观。若是赶上礼拜弥撒,更有看头。
清朝原本查禁洋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道光皇帝被迫开禁,法国神父方若望,于清同治八年(距今130多年),在牛庄建立了满蒙地区第一个天主教堂。后被义和团焚毁,义和团被镇压后,清政府拨款重修了哥特式法国大教堂,建成高度近50米,为辽南建筑之最,一柱擎天成为古牛庄八景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2-31 18:39:05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2-19 22:15:18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2-18 17:4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2-13 14: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12-7 22: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2-4 17:4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4 16:50:32 | 只看该作者
真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3:4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24 17: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中国越野 ( 京ICP备12042789号-2  

GMT+8, 2025-7-2 06:02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