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中国越野

搜索
查看: 103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道寻踪(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5:3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采访当地乡党委书记时我们得知这块残碑有这样一次传奇经历: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康县文化部门在望关乡发现了这块残碑,随即有关部门和专家以简报形式上报相关文物部门,正当云南茶马古道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赶来进行研究时,这块残碑不翼而飞,这可震惊了当地政府,联合**等部门进行寻找,并且加大宣传威慑力度,一周左右,一个匿名电话打到这位书记手机上,简短地说了一句:“你们要找的石头在路边”随即挂断电话,于是组织人马连夜寻找,终于在午夜时分在望关乡一条马路边这块残碑又神秘的出现。现这块残碑存放在康县文物馆。

   
     当地文物馆馆长指认当时发现残碑的确切位置。

   
    拍摄中找到当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进行采访,据老人讲,当时这条小路甚是繁华,因为来往的马帮比较多,沿着这条小路的石崖边有好多小商铺和歇脚旅店。

   
    这一溜石壁就是当年为马帮所开设的餐饮住宿的店铺,当年的痕迹还清晰可见。



    甘肃陇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南邻四川,东去陕西,据考证,陇南康县茶马古道是我国北茶马古道细微的一段,起始于东汉时期,由兵道演变而来,后因南宋政治中心的南移,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扩张而引发的战事,堵断了陕西和四川经甘肃通往青海西藏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商道交通,最终导致了在西南重新开辟一条茶叶、药材、土布、蚕丝以及食盐、马匹等商品的贸易通道,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西南茶马古道。直至明朝,西北茶马古道才得以再次疏通,康县这段驮道开始了新一轮的繁荣。由此看来,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北茶马古道”历史更为悠久,但在此之前,凡提到茶马古道,都是以川藏、滇藏茶马古道为主,很少有人提到位于甘肃的这段茶马易市的历史。也许是因为从南宋到明朝,这段古道被遗落的太久。

   
    拍摄过程中,每天清晨,都会见到山里的村民背着背篓出售自产的新鲜蔬菜果品,这无不让我们这些寄居在狭隘都市,没有任何一样安全食品进餐的“城里人”感到眼馋。

   
    康县周边,散落着许多古老的旧宅,有些早已破败不堪,依稀喘息着过往的历史,而有些,还居住着当地的村民沿革着祖先遗留的民风,纯朴的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着。

   
    这块石碑的碑额是清晰的四个大字“官清民安”,且不说碑文如何,就这四个刚正的大字,就足以让当今的为官者汗颜!民安否,百姓自知,官清否,为官者心知肚明,只不过无论如何都不敢扪着胸脯自问罢了!

   
    这是曾经古商道一座来往商客们歇脚的旅店,二层建制,从木制的精美雕饰中似乎反映出昔日的繁华,而今早已是斑驳陆离,满目沧桑。

   
    廊桥在这里并不少见,而且大多数至今沿用,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桥的某一头,一定是有一座小庙,据说,在茶马古道来往的商贾,都要在庙里祈福求愿。茶马古道,不论是普遍认为的西南茶马古道还是现今提出的北茶马古道,原本,它就是一条用刚毅、勇敢和智慧,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的一条生存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

   
    拍摄中我观察到许多廊桥有这样一种桥梁建筑结构,那就是采用“伸臂木梁”的建桥方法,几年前我在做一期关于握桥的节目时正好询问过有关专家,这种建桥方法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吐谷浑民族。这种桥梁建筑遗存现多见于青藏地区,今天在陇南地区也同样看见了这种历史的遗迹,不知道是不是跟一千多年前这里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有关。再回想那块残碑上写的“通番捷路”,想必就是过了望关就到达了当时的少数民族地区——番区。所以这里的廊桥采用伸臂木梁结构也就能解释得通了。

      
    声明:该系列博文只是为串起拍摄中一段段凌乱散落的记忆,不代表任何学术观点。
                    敬请关注《古道寻踪》后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12 13:3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12 13:30:32 | 只看该作者
力顶 好的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9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赞 赞 期待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1-8 10:11:01 | 只看该作者
好片 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8 08:45:22 | 只看该作者
好片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中国越野 ( 京ICP备12042789号-2  

GMT+8, 2025-7-4 23:33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