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中国越野

搜索
查看: 274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救援知识集成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志愿者的意义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2、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参与义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个人:扩大生活圈子、肯定自我价值、学学习新技能、得到满足感。

机构:提升员工士气及公司形象、促进团队精神和生产。

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他们带来希望、温暖和改改;并且善用社会资源,加强市民的归属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28:04 | 只看该作者
救援的含义
【词语】:救援

  【注音】:jiù yuán

  【英文】:rescue

  【解释】:拯救,救助,援助。

  【所在诗书】:《三国志·魏志·陈矫传》:“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 吴 人锉谋, 徐方永安。” 宋 欧阳修 《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札子》:“臣又闻 水洛 之戍,虽能救援 秦州,而须藉 渭州 应副。” 何其芳《画梦录·岩》:“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

  【同义词】:救助、拯救

  【近义词】:搭救、援救

  【反义词】:迫害、摧残

  1、当代对于救援的应用

  研究总结认为,现代所说的救援是指:个人或人们,在遭遇灾难或其他非常情况(含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危险事件等)时,获得实施解救行动的整个过程;而救援事业是指能够做长久完善地准备和随时随地能够及时实施解救行动的事务;而救援产业,则是一个以完善的体系、系统或链条为平台、以自身的系统化规模化模式化等为基础、能够长久完善地准备、随时随地实施解救行动并能够最终实现各方应有受益和收益的实业经济。

  目前,以远盟康健为代表的第三方救援机构应运而生。将救援、医疗安置、保险理赔等服务内容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更为科学、高效、系统的以人为本的无缝隙服务模式,将“灾后救援”与“援后处理”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和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29:55 | 只看该作者
汽车救援
什么是汽车救援  汽车救援大约是从汽车4S店开始,那时沃尔沃大众等品牌汽车将道路救援作为卖点之一提供给车主。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现在较大、中型汽车维修公司和服务公司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汽车救援服务,如果车主遇到故障,例如突然不能启动、熄火后无法启动、没油、没电,甚至路途中爆胎等,就可以联系4S店或者最近的汽车救援服务公司,向专业的汽车救援技术人员求助,他们会询问判断汽车大概问题,再赶往现场进行救助。
汽车救援包含哪些服务  一般的汽车救援服务包括:

  1.送油:车辆没油了;

  2.充电:车辆没电没法启动时;

  3.送换轮胎:路中爆胎,需要换后备轮胎或使用新的轮胎;

  4.现场故障排除:快速排查汽车故障问题,30分钟内的故障进行现场小修解决问题;

  5.故障拖车:将故障车辆拖到维修点;

  还有一些服务比较全面的道路救援服务还包括有酒后代驾、派送锁匠服务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35:07 | 只看该作者
户外旅游如何预测天气
1、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2、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3、看到猫洗脸,会下雨。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注:猫很爱清洁,不下雨也会洗脸)

  4、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5、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6、鱼跃出水面,会下雨。远处天气转坏,迅速传到水中,鱼吃惊而跳跃起来。

  7、燕子低飞,会下雨。天气转坏时,昆虫多靠地面飞行,燕子想吃昆虫,所以低飞。(注:燕子低飞及蜻蜓低飞有雨这一说法不一定正确,这一现象只能说明气压低,有时就不下雨的)

  8、冬天雷鸣,会下雨。面临海岸,冬天有雷鸣时,西北季风吹来,会降大雨。

  9、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10、蚯蚓钻出地面,会下雨。天气转坏,湿度增加,地面变暖,蚯蚓就会钻出地面来。

  11、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12、早晨的雨,容易停。古时女性,认为早上下雨,下午容易停,便卷袖洗衣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36:0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在山地上行走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 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 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一般 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 纵不走横。
  行进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 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俗话说:不怕慢 就怕站。当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行来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 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 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
  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 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 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 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 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 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 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 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 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沿直线攀登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两脚腕关节不 好伸展,容易疲劳;坡度大,碎石易滚动,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采取字形上升法。即按照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 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 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 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在行进中不小心滑会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 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 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 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 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 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把金属物品暂时存放到一 个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也可以寻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到。在山地如遇 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 好转时再走。山地行进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疲劳时,就应适时休息。不 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样不容易恢复体力,再走也提不起劲。正确的方法 是大步走一段,再放松缓步慢行一段,或停下来休息一会,调整呼吸。站着休 息时,不要卸掉装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撑一根木棍,以减轻身体负重。若 天气冷,不要坐在石头上休息,石头会迅速将身体的热量吸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37:40 | 只看该作者
野外活动的安全保护
       我们在野外活动中,会经常遇到陡峭的冰雪坡、岩壁、湍急的河流、冰雪、岩石裂缝等难以越过的地形。你将如何确保安全的通过?这就需要你初步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技术和方法。
  在野外活动必备品中,都需有一根直径8毫米以上的尼龙绳,这条绳索是你和同伴越过困难地段的保障。别小看这条绳索,它不但可以救你自己的命,也可以挽救你同伴的生命。
  保护,首先是保护者自己要确保安全。要利用地形、地物,用绳索反自己和固定物(如树木、岩石等)或固定点连接在一起。保护者可采取坐式或立式两面三刀种姿式。

  一般保护分为上方保护和下方保护两种方式。上方保护指保护绳索通过被保护者上方的固定物或固定点,保护者在下方进行保护;或保护者在被保护者的上方(如岩顶、冰雪坡的上部)直接进行保护。下方保护指保护绳索通过被保护者下方固定物或固定点进行的保护。

  另外,在野外登山、探险活动中经常采用结组保护、一般一个结组为3-4人。通过一条40-50米长的保护绳索连接在一起,在通过困难、危险地段时相互保护通过。一个结组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有攀登和保护经验的人。如果全是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结组保护有时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事故损失。

  在进行岩壁攀登时,有经验的攀登者可采取下方保护方式,即攀登者自己将保护绳索要向上攀 登过程中,挂扣在保护支点上,保护者在下方进行保护。对没有经验的攀登者,尽量采用上方保护方式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38:37 | 只看该作者
迷向和迷路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回事
  
  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
  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带指针的手表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迷途知返 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山到绝处我为?quot;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40:1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野外救援
救援组织和志愿者是主力

在欧美,登山一直是人们崇尚的探险运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类开始了一轮对高山的征服运动,随之而来的伤亡事件也越来越多,于是高山急救应运而生。开始时主要是人们自发营救,到后来,逐渐演变为有组织的营救。早在1948年,奥地利登山协会就召集奥地利、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经验丰富的高山救援者,成立了国际高山救援组织,简称ICAR;美国在1959年也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救援组织——高山救援协会,如今,该组织被人们视为美国最重要的野外探险救援协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欧美各国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野外救援体系,和我国不同的是,这些国家的野外救援主要依靠救援组织的专业志愿者。在美国,高山救援协会已成为和消防、GA、医疗等紧密联系的一部分,负责户外探险的救援工作。协会所有成员全是志愿者,受过专业的培训,并取得救援资质。目前全美各州均有救援协会的分会,分会下还设有多个救援中心。在业务上,救援中心归地方警察局领导。求救的电话号码与报警电话一致,都是911。在接到野外遇险求救时,协会会派出至少10名志愿者到达现场参加救援。

美国高山救援协会属于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享受gov-ern-ment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救援协会和救援中心的办公地点由gov-ern-ment提供;协会购置车辆、器材等享受免税;志愿者参加培训和救援工作时,其所就职的单位须无条件支持,不得克扣薪水;军队、警察、保险、医疗等部门须全力支持救援工作,如需要,军队和警方应向协会提供直升机和警犬。

很多欧洲国家的救援体系也与美国相似,救援队伍主要由志愿者组成,与军队、警察、保险、医疗等部门合作实施救援工作。

救援费用大都由gov-ern-ment买单

野外救援不但很危险,成本也很高。那么救援费用由谁来出呢?对于这件事,一些欧美国家内部也出现过争议,但总体来说,这笔钱大部分还是由gov-ern-ment买单。在美国,通常情况下户外救援行动跟警察和消防救援一样都是免费的,费用由gov-ern-ment承担。但是,由于一些成本过高的救援事件导致公众不满,已有8个州通过了可对求救者收费的法律。当然这种收费也是有不少前提条件的,比如大多数州的法律就规定,只有因疏忽或刻意违规而令自己身陷险境的求救者,才会被勒令由本人支付相关费用。

除了gov-ern-ment出资,欧美国家发达的保险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野外救援提供了经费。例如,在不少国家,登山者上山前必须购置保险,这样一旦出事,救援费用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探险者受到约束

虽然欧美国家的野外救援体系很完善,但并不意味着探险者可以由着性子胡来。西方国家的驴友俱乐部通常都对会员有严格的筛选,并非随便就能加入。即使允许加入,也要经过培训才能参加俱乐部组织的户外活动。这就保证了驴友在探险时已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做蠢事

而且,在很多欧美国家,进行如登山、垂钓、打猎、滑雪、徒步穿越等户外运动是需要事先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限制游人数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保证安全。同时,驴友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擅自闯入非游览区或动物保护区,一旦遇险,救援费用不但得驴友自己承担,还要另外支付一大笔罚款。就算驴友有钱,也还得掂量掂量,因为若自己受困的地方太危险,救援者们很可能出于安全考虑根本不来营救。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迪纳利国家公园的麦金利山,总有攀岩者遇险,公园管理处认为,应该把公园管理员的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如果救援行动危险程度太高,他们可能不会实施救援。公园护理员达利尔·米勒说:在这里我们可不保证救援。我们的口号是:你的危险不一定是我们的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4-29 09:57:15 | 只看该作者
丁丁队长学习了…还没消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12 08:52:35 | 只看该作者
正在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中国越野 ( 京ICP备12042789号-2  

GMT+8, 2025-7-3 02:48 , Processed in 1.171875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