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中国越野

搜索
查看: 5385|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大年 拍民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来临,全国上下无处不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各地又因民族、地域、文化等差异,庆祝春节的形式、风俗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从腊月到正月十五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说法和活动,这对于喜欢拍摄民风民俗的影友来说,无疑是一年中难得的拍摄时机。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在2007至2009年的春节中,我都要到居住地周边的乡村拍点东西。南方的乡村与东北乡村在过节气氛上虽然有点区别,过节的民俗庆祝方式也同样极具鲜明地域特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各乡村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习俗都慢慢被人们遗忘了。


元宵节,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这一天乡村的年味往往会比城区更为浓烈。 正因如此,但凡到了这天的晚上,南方各地的乡村都会以各种形式来过着一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虽然各处乡村各处例,但,火光、锣鼓、狮子、花灯、飘色这几大元素构成了一个“声、色、艺”俱全的有着浓郁气氛的传统习俗节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03:34 | 只看该作者
飘的更久,飘的更远。


2008年的正月十五,我受好友的邀请前往广东清远的英德县大湾镇拍摄大湾镇闹元宵的活动。


文明古邑英德,古称英州,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内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现时英德下辖的浛洸镇,也就是以前的老行政中心,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老建筑,如始建于唐代的舍利塔、广州会馆等,而这次我所要到的大湾镇与浛洸镇相遥不远。


大湾镇的闹元宵活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南海商人传入,每年的活动都有主题。活动由醒狮队的群狮拜贺、醒狮采青以及武术队的功夫表演拉开序幕。随后登场亮相的大湾传统的花灯巡游,分别是吉祥花篮、三羊开泰、歌舞升平、丹凤朝阳、百业兴旺、莲花转灯以及鸳鸯戏水,代表了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美好寓意。在接下来的飘色欣赏环节中,能够欣赏到了宝莲灯、白蛇传、仙女渡江等彩车装扮。大湾飘色以其“神奇”、“飘逸”的特点独树一帜,台上的人物造型凌空而立,飘飘欲仙,令人叹为观止,从中也展现了大湾民间艺人精湛的制作工艺。


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飘色是广东白话的称谓,意指在元宵节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的游街活动的统称。飄色是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集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布艺等于一身的古老的一項中國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色仔”、“色女”,他们装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每次不管是受邀出外巡游还是在乡村巡游,“色仔”、“色女”都精挑细选,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色仔”、“色女”就是百里挑一的,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 孩子年龄大身形大,观赏性也更高,避免了孩子太小易出现哭闹或晃动等情况,一举多得。


飘色的核心是色梗的制作,色梗是支撑“色仔”、“色女”的支架,一般用钢枝制成,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做到“色台”重心力的平衡,以免翻台,并巧妙地安排好“色仔”、“色女”的艺术结构造形分布。 经精心挑选的小孩化浓妆后打扮成中国历史上的各式名人,例如孙悟空、包青天、关公、七仙女等等,让人感觉既精乖又可爱。他们就或站或坐在经过装饰的色梗潜藏在上面,保持一个姿势和动作不变,尽展凌空之美。


关于广东的“飘色”已经被多个地方列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不管怎样,这种民间的传统文化能让人们了解历史,增进节日气氛,无论是纯粹的保护,还是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都是想这种艺术发扬光大,让它为更多的市民服务。现在,有就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和热心人士投入了这项事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飘色”能飘的更久,飘的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05:16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古邑英德,古称英州,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内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现时英德下辖的浛洸镇,也就是以前的老行政中心,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老建筑,如始建于唐代的舍利塔、广州会馆等,而这次我所要到的大湾镇与浛洸镇相遥不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19:2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达到对民间习俗的更多认识,我在那一年早早就定下了再拍元宵的计划。广东肇庆市的德庆每年的元宵节也都会有一传统闹元宵的项目—鞭炮炸狮子,正因如此初步定下拍摄地点为德庆。但,在做前期拍摄文案时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德庆并不适合,只因她以是过于地商业化,而且又是在城区,并不符合于我的拍摄想法,于是将拍摄地改为清远市的英德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21:10 | 只看该作者
2月20号我只从在英德朋友的口中听知大湾这一地名后,就驱车前往,几经打听后来到了大湾的联众社,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出发地。联众社有点象别处乡村中的祠堂,不同之处只不过她是一座重建的两层楼房,功能都相同,一样放着祖上的神位,一样的担负着宗族各种的联谊活动,一样的有着一群头发花白热情好客的老人,正是从这群好客的老人家口中我了解到,他们引以傲的元宵地方习俗--舞火麒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22:57 | 只看该作者
大湾镇的闹元宵活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南海商人传入,每年的活动都有主题。 活动由醒狮队的群狮拜贺、醒狮采青以及武术队的功夫表演拉开序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26:53 | 只看该作者
在大湾,过大节时第当有宗派支脉前来祝贺,主家都会出狮到街口相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29:57 | 只看该作者
到访的狮队都由一位长者带队,带队的长者通常会手捧一份装在木盒中的拜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31:55 | 只看该作者
两狮相会,都会弯腰低头,鼓点低密,尽显礼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33:27 | 只看该作者
相蹲地上,并相呈递贺贴。

贺贴由一小木盒盛放。

并由带队到访的老者唱起祝贺的歌。

因是用客话所唱,事后英德的朋友才解释给我听,一般歌词大意为:

今天是正月十五,兄弟来到访。
祝兄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中国越野 ( 京ICP备12042789号-2  

GMT+8, 2025-5-16 23:54 , Processed in 1.14062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